
当前生产上种植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籽粒尚未停止灌浆。一般在玉米授粉后40~45天,即乳线下移到1/2~3/4时农民往往就将玉米收获,此阶段收获比玉米完全达到生理成熟早8~10天,一般要减产8%左右,中晚熟品种的减产幅度...
广东、广西和福建大部、江西南部、海南全部、云南东南部和贵州南部的低海拔地区属于冬作薯区,常在晚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种植早中熟鲜食菜用马铃薯,目前正值播种和田间管理关键期,为进一步提高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品种选择、种...
2024年秋冬种以来,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气温比常年偏高2-3℃,墒情较好,一类苗比例明显高于上年,但部分早播和密度过大田块出现旺长,部分旱地直播油菜因伏秋连旱、气温偏高导致出苗推迟10-20天,造成今年苗情旺弱并存、两极分化。小雪到冬至,是长江流域冬油菜实现秋发壮苗的关键...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近年来,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进行鳗鱼养殖,均获得高...
1.肥水管理原则 (1)根据底(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追肥。 (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用量和时间,水、肥管理相结合。 (3)抓住早春土壤解冻和小麦返青拔节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促...
当前,冬小麦主产区大部处于分蘖期,正是促进苗情转化、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阶段。10月以来,主产区气温偏高、墒情较好,天气条件总体有利,全国冬小麦播种质量、出苗情况总体好于往年。但部分地区旺苗比例高,对安全越冬带来不利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测,冬前有阶段性强冷空气影响我国,1...
据全国土壤墒情系统监测,2024年11月27日,全国大部冬麦区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处于61%—88%,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6.38%;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处于65%—92%,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9.73%。山东南部、安徽和江...
2024年秋冬种以来,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气温比常年偏高2-3℃,墒情较好,一类苗比例明显高于上年,但部分早播和密度过大田块出现旺长,部分旱地直播油菜因伏秋连旱、气温偏高导致出苗推迟10-20天,造成今年苗情旺弱并存、两极分化。小雪到冬至,是长江流域冬油菜实现秋发壮苗的...
广东、广西和福建大部、江西南部、海南全部、云南东南部和贵州南部的低海拔地区属于冬作薯区,常在晚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种植早中熟鲜食菜用马铃薯,目前正值播种和田间管理关键期,为进一步提高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品种选择、种...
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由多堆柄锈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原菌主要在南方玉米周年种植区越冬,夏季随气流和风雨由南向北以夏孢子长距离传播,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严重时也可侵染苞叶和雄穗。最适发病温度为24—28℃,且田间相对湿度高时流行迅速。近年来玉米南方锈病呈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
近日,受超强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广东香蕉产区出现强风雨,局地香蕉受灾较重。为指导受灾产区科学开展灾后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香蕉台风灾后恢复生产指导意见。 一...
入秋以来,西南北部稻区一季稻已陆续收获,西南南部和东部稻区、东北稻区一季稻陆续进入灌浆期至乳熟期,田间病虫情基本定局;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中稻处于抽穗至乳熟期,华南、江南双季晚稻和长江中游单季晚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重大病虫害持续发展,局部地区重发趋势明显。截至9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