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农民科技网!

实用技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实用技术
    绿色种养循环堆肥科学施用技术指导意见

    堆肥是以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腐熟、无害化处理后形成的固体粪肥。堆肥主要通过好氧或兼性好氧发酵产生,具有营养元素齐全、富含有机质等特征,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土壤养分,改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受原料来源、发酵过程等因素影响,堆肥可能含有重金属...

    油菜抗渍涝冻害促恢复生长技术意见

      当前,西南地区油菜大部已进入初花期,江南大部油菜处于蕾薹后期,江淮大部已进入蕾薹期。近期,长江流域雨雪低温天气频发,增加油菜冻害风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指导组提出油菜抗渍涝冻害促恢复生长技术意见。   (一)清沟排渍。及时清理厢...

    全国麦区大部墒情适宜 利于小麦促弱转壮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系统2月25日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冬麦区大部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62%—85%,土壤墒情总体适宜,有利于冬小麦返青生长及苗情转化升级。据气象预测,2月底至3月初,气温会经历先降后升的过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气温先后下降4—8...

    西南和汉水流域冬繁区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

    目前,南方大部冬麦区已度过冬季最冷时期,随气温回升,小麦条锈病在西南和汉水流域冬繁区病情蔓延加快,发病点和发病面积明显增加。截至2月16日,云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湖北、山东7省(市)30个市(州)86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21.05万亩,周环比增加1个省(市...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稳粮增油的重大技术,是解决粮油争地的重要举措。为指导做好该模式下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推进玉米和大豆兼容发展、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防治思路 以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为主线,以间(套)作期两种作物主要病虫害协调防控为重点,...

    大豆根瘤菌接种及配套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大豆根瘤菌是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进行生物固氮的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接种大豆根瘤菌及科学合理施肥,能够增强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培肥地力。   一、大豆根瘤菌剂要求   选用取得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的大豆根瘤菌剂产品,...

    冬繁区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

    入冬以来,小麦条锈病在西南和汉水流域冬繁区蔓延扩展。截至2022年1月20日,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山东、湖北6省23个市(州)53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5.78万亩,见病县数和面积为2017年以来最小,比重发的2021年同期分别减少48.0%、88.1%。但西南...

    绿色种养循环堆肥科学施用技术指导意见

    堆肥是以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腐熟、无害化处理后形成的固体粪肥。堆肥主要通过好氧或兼性好氧发酵产生,具有营养元素齐全、富含有机质等特征,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土壤养分,改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受原料来源、发酵过程等因素影响,堆肥可能含有重金属...

    小麦“两病”防控技术要点

    小麦“两病”防控实施分区治理,在加强病害调查监测基础上,条锈病狠抓越夏区有性治理防变异、冬繁区打点保面压菌源、流行区治早治小控危害。赤霉病立足预防,轮换用药,防病降毒。 一、治理策略 在大力推广种子处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加强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

    棉花后期管理“补”秋桃

        棉农朋友们要切实加强雨后棉田管理,防早衰、防烂铃、防治病虫害,促进棉花正常吐絮生长。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及早排涝防倒伏 八九月正值棉花吐絮期,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气候特点...

    棉花茎枯病预防技术

      棉花红叶茎枯病每年发生面积的占比较高,一般7月下旬表现症状,棉花中下部叶片发黄发红,叶片逐渐紫红衰老。   为有效地预防棉花红叶茎枯病的暴发,在棉花移栽时,对没有施钾肥的棉田,建议在进入梅雨前,采取开行施羊棚灰,每亩10~12担加氯化钾5公斤,或者单独施氯...

    充分利用光热调控棉花生长

      目前,棉花已进入了开花期,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白莲村林福清的棉花已有6~7层果枝,他们的棉花均有旺长的趋势,而有一部分农户的棉花还未现蕾,与早发的棉花生育时差25~30天。   为什么棉花生育进程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从发育较早的棉花来讲...

32/72页 共853条 首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