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1 18:43:26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数:1269
52岁的祝忠辉在湖陂村生活了一辈子,从未见过家乡像现在这样,车来车往、游人如织。
日前,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团队来到江西省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刚一进村,热情的村党总支书记祝忠辉就迫不及待地介绍村庄这几年的变化:“以前年轻人都出村打工,村里平日都是静悄悄,哪像现在各地游客进村体验,还称我们村是江西的‘阿勒泰’。”
湖陂村位于青岚湖与抚河交汇处,每年都有上万羽鹭鸟长居于此。村道两旁108棵百年樟树枝叶交错,形成扇扇穹顶,村里还有二三十亩水杉林,不时有白鹭成群飞过。
距离南昌市主城区只有30分钟车程,又坐拥独特的生态禀赋,如何吸引到游客的关注,让这个曾经沉寂的“空心村”焕发活力?
塔城乡党委书记杨建辉介绍,近几年政府立足生态资源,精心规划长堤花海、绿荫隧道、水杉秘境等景观,系统推进闲置资产收储流转,完成28栋老旧房屋的腾退确权,拆除危旧建筑36处,为新农村发展腾出空间。
腾退出来的老宅,给一批有想法的“新村民”提供了施展舞台。2020年,彭白玲辞去城市稳定的工作,回到老家湖陂村开启全新的村居生活,她将一栋老房子改造成具有乡土风格的咖啡馆,还成立设计工作室,为乡村建设提供空间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乡村运营等业务。
在彭白玲的带动下,陆续有20多位“新村民”来到湖陂村,他们中既有种植生态水稻的新农人,也有年轻的自媒体工作者和手工艺人。随之而来的,还有面包店、甜品店、研学基地等新业态。
如今,湖陂村在社交平台已经成为网友竞相追捧的“宝藏村落”,乡村业态的多元发展还提升了乡村产业的发展。祝忠辉说,湖陂村的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5000元,发展到2024年约70万元。
这是7月9日拍摄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冷清的村庄因改造而生机勃勃,传统的古村也在保护中活力焕发。
青灰色的砖墙圈起一方静谧,石砌的水塘泛着粼粼波光……来到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竹桥村,成片的赣派建筑群展现出厚重的古风古韵。始建于元末明初的竹桥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着明清古民居109栋,过去由于人去屋空,年久失修的古建存在损毁、倒塌的风险。
双塘镇镇长尧宇介绍,为避免古建就此“沉寂”,当地政府组织实施了水、电、路、通讯、垃圾清运等项目建设,提升修缮了文隆公祠、镇川公祠、怀仁书院等古建筑,建设茶吧、咖啡吧、书屋等游客休闲场所。借助丰富的民俗文化,竹桥村还常态化开展村戏展演、非遗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各地游客愿意来、留得住、游得好。
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开发的竹桥村名气逐渐打响,更拓展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渠道。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竹桥村村民杨自玉都会在村口支起一个摊子售卖手工麻糍。她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的游客明显多了,生意好时一天能有近千元的收入。
7月9日,游客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观看“手摇狮”表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在金溪县,类似竹桥村这样格局完整的古村落共有128个,保存着上万余栋明清古建筑。当地成立“老屋办”、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心等机构,聘请100余名农村党员担任古村文保员,组建43支传统建筑建造和维修施工队伍,吸纳279名建筑工匠组建“工匠库”,对古建进行抢修保护。
守住民居古建,更是呵护传统村落承载的悠长乡愁。金溪县还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文创项目租金减免、资金补贴、免费培训等,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在古村发展电商、特色民俗表演等新业态,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既“留住人”又“兴好业”。
古村不老,再现生机。(记者范帆、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