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19:26:52 来源:中国植保网 作者: 点击数:518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约4.0mm,宽约2.8mm,椭圆形,粉红色或青至青黄色,外被白色蜡粉,体缘有18对蜡刺, 均较短,向体后端渐长。触角8节,末节最长。足发达,后足基节与胫节常有若干透明孔。有前后背裂。腹裂1个。肛环有孔纹,肛环刺6根。臀瓣腹面有狭长的硬化片。若虫.雌3龄,雄2龄。椭圆形,触角与足发达。初孵若虫体扁平,淡黄色,无蜡粉。第2龄开始分泌蜡粉,体周缘出现蜡丝。第3龄与雌成虫相似。
发生规律:1年发生3~4代,以雌成虫在枝干缝隙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底开始产卵。产卵前于体后分泌白色棉絮蜡质卵囊,产卵其中。每雌产卵300~400粒。卵期约15天,5月中、下旬若虫陆续出现, 并在叶、枝、干等处危害。在世代重叠现象,主要行孤雌生殖。9~10月间出现雄成虫,交尾后即死去。雄若虫2龄时多转至1cm深土层化蛹、羽化。1龄若虫平均15天,2、3龄若虫各16天。喜阴湿,多于茂密、荫蔽处群集危害。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不出售、不引进带虫花木。(2)虫口密度小时,人工刮除虫体或剪除多虫枝叶。刮除后及时涂抹护树大将军消毒防病菌从伤口侵染。(3)在若虫发生期,选用药剂必须使用针对性强的药剂配合新高脂膜一起高效防治。(4)盆栽花木可用根施通配合针对性强的药剂灌根。(5)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等天敌,喷药期间尽量避开天敌发生繁殖期,必须用药时,可改用涂茎、根埋等施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