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21 13:44:16 来源:农民科技网 作者: 点击数:1549
从洼土到高地蝶变的“新”力量
——磁县姜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不断求索创新中,不断向前向上
磁县姜芋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时村营乡小屯洼村,主要从事生姜、芋头的种植、贮藏、加工、销售等。负责人王海建,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社员109人,流转土地500余亩,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生姜种植基地200余亩,亩产生姜1.5万斤,纯利润可达1.2万元。2023年经营额65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60万余元。合作社种植的生姜个体肥厚,辛辣味浓郁,纤维细小,姜油丰富,味道鲜美,己申请了国家绿色食品,完善了食品安全产地追溯制度,注册了“姜如意”、“芋见姜来”、“磁姜”三个商标品牌。
合作社在王海建的带领下,经过对种植生姜的大胆探索、不懈尝试,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洼土生金”,小屯洼的蝶变,走的是一条产业、技术、业态、机制全面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靠的是一种充满后劲的“新”力量。
一、从整合资源入手,创新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聚集要素。小屯洼村地处丘陵地带,以前一直由农民各自种植传统农业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因不适合大型农田机械作业,村民“劳作难”,粮食“出地难”,成本高、收成低,经济效益差。为了带动小屯洼村发展,王海建于2011年开始托管本村土地300余亩,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除了土地承包费以外,还给予托管土地的村民最高分红,过春节为家家户户分发猪肉,让村民感受到了土地托管的好处。但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粮食价格与农资价格的变化,单纯种植粮食再发展,空间狭小、利润下滑。
引进产业。为了解决村里产业单一,村民种粮效益低,托管地群众分红减少等问题,为了能让大家在家门口致富,2015年,合作社负责人王海建先后走访十几个省,南至海南、北至东北三省、还有山东全境等地,考察高效农业项目,准备转型发展新兴农业。考察归来,经过土壤分析、走访调研,合作社于2016年初把生姜、芋头产业引进到小屯洼村,成立了邯郸地区第一个生姜、芋头种植示范基地,面积50余亩,采购生姜苗,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开始种植生姜。2017年,50余亩生姜喜获丰收,亩产8千多斤。
创新实践。2018年起,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围农户、周边村庄,开展了生姜种植项目,农民不仅从土地流转上收益,还可以在合作社的姜地里劳动挣钱。而农户分散种植的生姜也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解决了后顾之忧。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2019年生姜亩产就达到1多万斤、利润1万多元,效益十分可观。自2020以来,合作社每年年底都为村内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米面油,积极反哺村民。2023年,合作社入股邯郸屯洼种植有限公司51%的股份,开启了合作社办公司模式,打开了合作社发展的新天地。
二、从科技引进下手,创新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技术加持增产量。在生姜种植过程中,磁县姜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了打沟机、先进的绿膜、生姜生芽设备、滴灌等设施,大力提高生产效率。2020年,通过中棚加上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投入和技术攻关,生姜亩产突破了1.5万斤。当年年底,又引进和改良了大面积催芽设施和技术,新建了恒温库。2023年,合作社收获鲜姜1300多吨。
研攻关解难题。2021年,合作社与邯郸市农科院签订了《生姜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通过三年技术攻坚,应用组培脱毒技术获得河北省第一代生姜脱毒苗,解决了生姜种植中病毒病积累、种性退化、抗病性差、产量降低等问题。经过脱毒苗的大田栽培第一年收获原原种,第二年收获原种,再到第三年的生产种喜获丰收,成功解决了生姜产业上的重大难题,为推动合作社生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免费培训惠乡邻。在掌握生姜核心种植技术后,合作社不断进行技术普及推广,在当地政府、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的支持和帮助下,近三年来,开展技术培训15次、培训人数90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10次、听课人数500人次,更新科普宣传栏内容28次,发放各类科普书籍30000册,面对面、手把手为农户讲解种植、储藏等技术,不断提高合作社专业化水平。
三、从闯出特色联手,创新业态,为高质量发展拓宽赛道
培育姜苗,扩大经营范围。自培育出脱毒生姜苗以来,因其品质好受到种植户普遍欢迎,合作社开始提供生姜育苗,仅为东北绥中育苗就能使每亩地增加5000元收入,实现了合作社经济效益新增长。
把控市场,提升经济效益。为提高生姜销售价格,合作社投资25万余元建设了能储存40万公斤鲜姜的地窖,投资95万元建设了能储存100万斤鲜姜的恒温库,解决了生姜的存储问题。同时,根据区域节气差异,我们在“霜降”后才开始收获,进一步提高生姜干物质率,产品品相和质量得到提升。合作社通过掌握议价权,避开生姜集中上市期,每斤生姜能高出市场价0.2元销售,实现生姜的分批销售,使生姜利润最大化。
加强合作,完善销售网络。合作社通过对土质测试分析,采取绿色有机种植,生姜整个生长期以大豆饼为底肥和追肥,菌肥菌剂为辅,病虫害多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确保生姜无有害物质残留,申请成为国家绿色食品,不仅可以批发销售,还与当地大型商超开展了合作。2022年,收获的生姜经过经销商的化验,全部无药残,已经出口到荷兰等国。在做好线下销售的同时,合作社加大对产品宣传和线上销售的力度,新华社、学习强国平台和省、市、县融媒体等都对合作社生姜、芋头种植进行了报道,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合作社积极对接新媒体电商平台,开展网上销售、直播带货等,宣传推广产品,让高品质的产品直接到更多消费者的餐桌上。
延伸链条,提高综合实力。为增加生姜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合作社不断丰富产品系列。2023年,合作社引进了生姜清洗烘干等初加工设备,有利于提高产品价值,也为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以及生姜的深加工做好了铺垫。合作社已与相关企业洽谈,预计2024年下半年,将出品姜粉、姜丝、腌制鲜姜片等深加工产品,拓展生姜应用范围,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四、从规范管理着手,创新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科学管理。磁县姜芋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生姜的自我监管,更好树立品牌形象。合作社从肥料采购、育苗、种植、收获、选洗、存储、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起完整的产品可追溯体系。同时,规范财务、公开账目,接受社员监督,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管理水平,使合作社发展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示范引领。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合作社种植生姜的先进技术和规范管理得到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各乡镇村纷纷前来学习取经、洽谈合作。合作社通过统一供应种姜、农资和提供技术支持,截止目前统一管理磁县16个村生姜产业,种植面积也由50亩的试验田发展到2000余亩,为群众找到了一条致富新门路。
辐射带动。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带动了临漳、魏县、成安、肥乡、曲周、永年、峰峰等周边县市区共计200多个村庄的农户开展了生姜、芋头种植,带动50多个村庄发展村集体经济,让农户纷纷品尝到现代化农业种植开出的甜美果实,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乡村振兴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人才。由小屯洼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通过示范种植、统一管理,找到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培育了乡土人才,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改变了村容村貌,完成了乡村洼土到产业高地的蝶变,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作者:暴学仁 侯俊红 贾金海
编辑:姬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