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农民科技网!

实用技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实用技术
2024年秋冬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时间:2024-12-12 16:01:58 来源:农民科技网 作者: 点击数:1311

一、冬小麦

(一)华北平原及关中平原灌溉冬麦区

包括山东和天津,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山西南部。

1.施肥原则

针对该区域冬小麦施肥数量及比例与作物需求不协调,后期氮肥偏多、贪青晚熟,遇干热风易减产,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土壤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参照《全国小麦产区氮肥定额用量(试行)》,合理调控氮、磷、钾肥用量,推广应用配方肥。

(2)氮肥分次施用,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品质要求确定基追比例。强中筋小麦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孕穗到开花前追施,减少花后追肥。

(3)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促进有机无机配合,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4)重视硫、锌、硼、锰等中微量元素施用。

(5)对出现酸化、盐渍化、板结等问题的土壤采取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和深耕等措施进行改良。

(6)科学施肥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建议

2.1施肥方案

20—15—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8—10公斤/亩。

(2)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4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14公斤/亩。

(3)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5—5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4—18公斤/亩。

(4)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50—6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8—20公斤/亩。

2.2其他要求

在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可基施硼砂0.5—1公斤/亩。提倡结合“一喷三防”,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和尿素0.5—1公斤兑水50公斤在灌浆期叶面喷施1—2次。采用水肥一体化,可在关键生长期分次追肥,坚持少量多次原则。若选用长效缓释新型肥料,可做为基肥一次性施用。若基肥施用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10%—20%。遇特殊天气导致晚播、弱苗和未施肥田块,宜在冬灌或冬季降雪时因苗情和产量水平,提早追施尿素6—10公斤/亩、磷酸二铵5—10公斤/亩。

(二)华北雨养冬麦区

包括江苏及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河南东南部。

1.施肥原则

针对该区土壤以砂姜黑土为主,土壤耕层浅、通透性不足,保水保肥能力差,锌、硼等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参照《全国小麦产区氮肥定额用量(试行)》,调控氮肥用量,减少磷肥用量,推广应用配方肥。

(2)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促进有机无机配合,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重视锌、硼等微量元素施用。

(4)对出现酸化、盐渍化、板结等问题的土壤采取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和深耕等措施进行改良。

(5)科学施肥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建议

2.1施肥方案

25—15—5(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0—2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降水追施尿素8—10公斤/亩。

(2)产量水平350—4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5—3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降水追施尿素10—12公斤/亩。

(3)产量水平45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降水追施尿素12—14公斤/亩。

(4)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降水追施尿素14—16公斤/亩。

2.2其他要求

在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可基施硼砂0.5—1公斤/亩。提倡结合“一喷三防”,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和尿素0.5—1公斤兑水50公斤在灌浆期叶面喷施1—2次。若选用长效缓释新型肥料,可做为基肥一次性施用。若基肥施用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10%—20%。遇特殊天气导致的晚播、弱苗和未施肥田块,宜在冬灌或冬季降雪时因苗情和产量水平,提早追施尿素5—8公斤/亩、磷酸二铵5—7公斤/亩。

(三)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河南南部,安徽和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

1.施肥原则

针对该区域冬小麦有机肥用量少,氮肥偏多,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促进有机无机结合。

(2)参照《全国小麦产区氮肥定额用量(试行)》,调减氮肥用量。

(3)依据土壤有效磷和作物产量水平,调整磷肥用量。

(4)根据土壤肥力、小麦品种调整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例,强中筋小麦孕穗到开花前适当增加追施氮肥。

(5)科学施肥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建议

2.1施肥方案

20—15—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5—3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6—8公斤/亩。

(2)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4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8—10公斤/亩。

(3)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5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12公斤/亩。

(4)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50—5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2—14公斤/亩。

2.2其他要求

在缺硫地区可基施硫磺2公斤/亩左右,若使用其他含硫肥料,可减少硫磺用量。在缺锌或缺锰的地区,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基施硼砂0.5—1公斤/亩,或小麦苗期和拔节期,用0.1—0.2%硼砂溶液各喷1—2次。提倡结合“一喷三防”,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和尿素0.5—1公斤兑水50公斤在灌浆期叶面喷施1—2次。若选用长效缓释新型肥料,可做为基肥一次性施肥。若基肥施用一定量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10%—20%。遇特殊天气导致的晚播、弱苗和未施肥田块,宜在冬灌或冬季降水时因苗情和产量水平,提早追施尿素5—7公斤/亩、磷酸二铵5—6公斤/亩。

(四)西北雨养旱作冬麦区

包括山西中部,陕西中北部,河南西部,甘肃东部。

1.施肥原则

针对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生长季节降水少、春季追肥难,有机肥施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和墒情状况确定基肥用量,参照《全国小麦产区氮肥定额用量(试行)》,坚持“控氮、减磷、调钾”。

(2)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适量还田,实行绿肥种植和小麦轮作,促进有机无机配合。

(3)以配方肥一次性基施为主,春季视降水适量追施氮肥。

(4)注意锌等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

(5)科学施肥应与蓄水保墒技术相结合。

2.施肥建议

2.1施肥方案

25—15—5(N—P2O5—K2O)或相近配方,配方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宜选用长效缓释新型肥料。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

(2)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50公斤/亩。

(3)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5—60公斤/亩。

(4)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60—65公斤/亩。

2.2其他要求

推荐施用农家肥2—3方/亩。如遇冬季和早春降水充足,小麦返青或拔节后宜结合春季降水追施尿素3—5公斤/亩。禁用高含氯肥料,防止对麦苗的毒害。在缺锌地区,根据情况基施硫酸锌1—2公斤/亩。提倡结合“一喷三防”,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和尿素0.5—1公斤兑水50公斤在灌浆期叶面喷施1—2次。遇特殊天气导致的晚播、弱苗和未施肥田块,宜在冬季降雪时或早春降水时因苗情和产量水平,提早追施尿素5—8公斤/亩、磷酸二铵5—7公斤/亩。

二、冬油菜

(一)长江上游冬油菜区

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及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冬油菜区。

1.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参照《全国油菜产区氮肥定额用量(试行)》,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

(2)直播油菜施足基肥保苗促发,移栽油菜适当降低基施用量,氮肥分次施用,高产田块抓好薹肥施用,中低产田块简化施肥环节。

(3)依据土壤有效硼含量,适量补充硼肥(硼砂0.7—1.0公斤/亩)。

(4)高产区域提倡施用含镁肥料,或在花期结合菌核病防控叶面喷施镁肥(MgO)0.2—0.3公斤/亩。

(5)提倡施用有机肥,加大秸秆还田力度,酸化严重土壤施用石灰或碱性肥料。

(6)稻田油菜应开沟降渍,播期遇旱需及时适量灌溉。

(7)肥料施用与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注意适度加密种植、防除杂草、防控菌核病,根肿病高发区域注意选用抗病品种。

2.施肥建议

(1)基追配合推荐20—11—10(N—P2O5—K2O,含B 0.15%)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推荐25—7—8(N—P2O5—K2O,含B 0.15%)或相近配方的专用缓(控)释配方肥。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方以上或商品有机肥75—100公斤,酌情减施25%左右的化肥。

(2)产量水平200公斤/亩以上,稻田油菜配方肥推荐用量5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60公斤/亩。前茬作物为烟草或大豆时可酌情减少施肥量10%左右。

(3)产量水平150—200公斤/亩,稻田油菜配方肥推荐用量40—5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薹肥根据苗情追施尿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50公斤/亩。前茬作物为烟草或大豆时可酌情减少施肥量10%左右。

(4)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稻田油菜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40公斤/亩。前茬作物为烟草或大豆时可酌情减少施肥量10%左右。

(5)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30—40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30公斤/亩。

(二)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区

包括安徽、江苏、浙江三省和湖北大部。

1.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参照《全国油菜产区氮肥定额用量(试行)》,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高产田块抓好薹肥施用,中低产田块简化施肥环节。

(2)移栽油菜基肥深施,直播油菜种肥异位同播,做到肥料集中施用。

(3)依据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适量补充硼肥(硼砂0.5—0.6公斤/亩)。

(4)土壤缺镁地区补充镁肥(MgO)1.5—2.0公斤/亩,高产田块在花期结合菌核病防控叶面喷施镁肥(MgO)0.2—0.3公斤/亩。

(5)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倡有机无机配合。酸化严重土壤施用石灰或碱性肥料。

(6)稻田油菜重视开沟排渍,播期遇旱及时适量灌溉。冬油菜生育时期长、逆境因子多、灾害频发,灾后及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促进油菜生长。

(7)肥料施用与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直播油菜适当提早播种,注意提高种植密度、防除杂草、防控菌核病。

2.施肥建议

(1)基追配合推荐22—11—7(N—P2O5—K2O,含B 0.15%)或相近配方的配肥肥作基肥,一次性施肥推荐25—7—8(N—P2O5—K2O,含B 0.15%)或相近配方的专用缓(控)释配方肥。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方以上或商品有机肥75—100公斤,酌情减施25%左右的化肥。

(2)产量水平200公斤/亩以上,稻田油菜推荐用量45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和氯化钾5—6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60公斤/亩。

(3)产量水平150—200公斤/亩,稻田油菜推荐用量40—45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薹肥根据苗情追施尿素3—5公斤/亩和氯化钾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50公斤/亩。

(4)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稻田油菜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40公斤/亩。

(5)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0—25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30公斤/亩。

(三)三熟制冬油菜区

包括湖南、江西两省及广西北部、湖北南部。

1.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参照《全国油菜产区氮肥定额用量(试行)》,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重视基肥施用。

(2)依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状况,施用足量硼肥(硼砂1.0公斤/亩左右),在基肥时补充镁肥(MgO)2.0—3.0公斤/亩,提倡施用含硫肥料。

(3)花期结合菌核病防控叶面喷施硼肥(硼砂0.1公斤/亩)、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各0.2公斤/亩),促进角果灌浆结实。

(4)增施有机肥,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倡有机无机配合。酸化严重土壤施用石灰或碱性肥料。

(5)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抢时播种选用高产短生育期油菜品种,前期施足基肥促发促壮,薹期后控制氮肥用量促早熟。

(6)冬油菜生长逆境因子多、灾害频发,灾后及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促进油菜生长。

(7)稻田油菜重视开沟排渍,促进根系生长,播期遇旱需及时适量灌溉,重视杂草防除和菌核病防控。

2.施肥建议

(1)基追配合推荐22—8—10(N—P2O5—K2O,含B 0.25%,含MgO 5%)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推荐25—7—8(N—P2O5—K2O,含B 0.25%,含MgO 5%)或相近配方的专用缓(控)释配方肥。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方以上或商品有机肥75—100公斤时可酌情减少施肥量25%左右。

(2)产量水平18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5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和氯化钾4—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50公斤/亩。

(3)产量水平150—18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和氯化钾3—4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40—50公斤/亩。

(4)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3—5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40公斤/亩。

(5)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5—30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30公斤/亩。

(四)黄淮冬油菜区

包括河南、甘肃和陕西关中冬油菜区。

1.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参照《全国油菜产区氮肥定额用量(试行)》,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适当减少氮钾肥用量。

(2)移栽油菜基肥深施,直播油菜种肥异位同播,做到肥料集中施用。

(3)依据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适量补充硼肥(硼砂0.5—0.6公斤/亩)。

(4)初花期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混合液(各150克/亩),促进角果灌浆结实,提高粒重。

(5)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倡秸秆覆盖保温保墒,有机无机配合。

(6)冬油菜生长逆境因子多、灾害频发,冬季遭受冻害后及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促进油菜生长。

(7)肥料施用与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注意提高种植密度,应用节水抗旱技术,稻田油菜注意开沟防渍。

2.施肥建议

(1)基追配合推荐20—12—8(N—P2O5—K2O,含B 0.1%)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推荐20—9—6(N—P2O5—K2O,含B 0.1%)或相近配方的专用缓(控)释配方肥。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方以上或商品有机肥75—100公斤时可酌情减少施肥量20%左右。

(2)产量水平2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5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60公斤/亩。

(3)产量水平150—2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45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50公斤/亩。

(4)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40公斤/亩。

(5)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0—25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专用缓(控)释配方肥30公斤/亩。

三、果树

(一)苹果

1.环渤海湾苹果产区

包括山东、辽宁、河北大部,北京和天津部分地区。新疆产区可参照本区域。

1.1施肥原则

总体上有机肥料投入不足,部分果园立地条件差,土壤板结严重、透气性差或保水保肥能力弱,集约化果园氮磷化肥用量偏高。胶东和辽东果园土壤酸化现象普遍,中微量元素钙、镁和硼缺乏时有发生。部分果农对基肥秋施认识不足,春夏季果实膨大期追施氮肥数量和比例偏大。夏秋季降雨较多,部分果园早期落叶病较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秋施基肥,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根据树势和产量水平分期施肥。注意硅、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3)加强果园土壤管理,实行果园生草、起垄栽培等方式,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4)出现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石灰或硅钙镁钾肥等改良土壤。

1.2施肥建议

(1)施用农家肥(腐熟的羊粪、牛粪等)1500公斤(约4.5方)/亩,或商品有机肥1000公斤/亩,或饼肥200 公斤/亩。

(2)亩产1000—2000公斤,氮肥(N)全年用量10—12.5公斤/亩、秋季用量5—6.5公斤/亩,磷肥(P2O5)全年用量5—6.5公斤/亩、秋季用量2—2.5公斤/亩,钾肥(K2O)全年用量11—14公斤/亩、秋季用量3.5—4.5公斤/亩。

(3)亩产2000—3000公斤,氮肥(N)全年用量12.5—17.5公斤/亩、秋季用量6—9公斤/亩,磷肥(P2O5)全年用量6.5—9公斤/亩、秋季用量2.5—3.5公斤/亩,钾肥(K2O)全年用量14—19.5公斤/亩、秋季用量4.5—6公斤/亩。

(4)亩产3000—4000公斤,氮肥(N)全年用量17.5—22.5公斤/亩、秋季用量9—11公斤/亩,磷肥(P2O5)全年用量9—11.5公斤/亩、秋季用量3.5—4.5公斤/亩,钾肥(K2O)全年用量19.5—25公斤/亩、秋季用量6—7.5公斤/亩。

(5)亩产4000—5000公斤,氮肥(N)全年用量22.5—27.5公斤/亩、秋季用量11—14公斤/亩,磷肥(P2O5)全年用量11.5—14公斤/亩、秋季用量4.5—5.5公斤/亩,钾肥(K2O)全年用量25—30.5公斤/亩、秋季用量7.5—9公斤/亩。

(6)盛果期大树施用硅钙镁钾肥80—100公斤/亩。土壤缺锌、硼和钙的果园,相应施用硫酸锌1—1.5公斤/亩、硼砂0.5—1.0公斤/亩。

(7)化肥和有机肥混匀后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施用(晚熟品种采果前后尽早施用),施肥方法采用穴施或沟施,穴或沟深度40厘米左右,每株树3—4个(条)。

(8)10月底到11月中旬,连续叶面喷施3遍尿素、硼砂和硫酸锌,增加贮藏营养。第一遍在10月底开始喷0.5%—1.0%尿素,7天后喷第二遍为2.0%—3.0%尿素+0.5%硼砂+1.0%—2.0%硫酸锌,再7天后喷第三遍为5.0%—7.0%尿素+0.5%硼砂+5.0%—6.0%硫酸锌,第三遍的浓度根据叶片衰老程度确定,老化程度越高浓度越低。

2.黄土高原产区

包括陕西、山西、甘肃大部,河南、宁夏部分地区。云贵川高原产区可参照本区域。

2.1施肥原则

有机肥料投入不足,部分果园立地条件差,土壤板结严重、透气性差或保水保肥能力弱,集约化果园氮磷化肥用量偏高。土壤铁、锌和硼缺乏问题普遍。秋施基肥比例低,春夏季果实膨大期追施氮肥数量和比例偏大。夏秋季降雨偏多,早期落叶病发生普遍。部分果园腐烂病发生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秋施基肥,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根据树势和产量水平分期施肥。注意硅、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3)加强果园土壤管理,实行果园覆盖等技术。

(4)发生早期落叶病的果园要重视基肥,加强采收后落叶前的叶面施肥,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防止冬季低温冻害和春季抽条等。

2.2施肥建议

(1)施用农家肥(腐熟的羊粪、牛粪等)1000—150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400 公斤/亩,或饼肥150 公斤/亩。

(2)亩产500—1000公斤,氮肥(N)全年用量7.5—10公斤/亩、秋季用量4—5公斤/亩,磷肥(P2O5)全年用量4—5公斤/亩、秋季用量1.5—2公斤/亩,钾肥(K2O)全年用量8.5—11公斤/亩、秋季用量2.5—3.5公斤/亩。腐烂病发生严重的果园,秋季钾肥(K2O)用量增加2—3公斤/亩。

(3)亩产1000—2000公斤,氮肥(N)全年用量10—15公斤/亩、秋季用量5—7.5公斤/亩,磷肥(P2O5)全年用量5—7.5公斤/亩、秋季用量2—3公斤/亩,钾肥(K2O)全年用量11—16.5公斤/亩、秋季用量3.5—5公斤/亩。腐烂病发生严重的果园,秋季钾肥(K2O)用量增加3—5公斤/亩。

(4)亩产2000—3000公斤,氮肥(N)全年用量15—20公斤/亩、秋季用量7.5—10公斤/亩,磷肥(P2O5)全年用量7.5—10公斤/亩、秋季用量3—4公斤/亩,钾肥(K2O)全年用量16.5—22公斤/亩、秋季用量5—6.5公斤/亩。腐烂病发生严重的果园,秋季钾肥(K2O用量)增加5—6公斤/亩。

(5)亩产3000—4000公斤,氮肥(N)全年用量20—25公斤/亩、秋季用量10—12.5公斤/亩,磷肥(P2O5)全年用量10—12.5公斤/亩、秋季用量4—5公斤/亩,钾肥(K2O)全年用量22—27.5公斤/亩、秋季用量6.5—8公斤/亩。腐烂病发生严重的果园,秋季钾肥(K2O)用量增加6—8公斤/亩。

(6)盛果期大树施用硅钙镁钾肥60—80公斤/亩。土壤缺锌和硼的果园,相应施用硫酸锌1—1.5公斤/亩、硼砂0.5—1.0公斤/亩。

(7)上述有机肥和化肥混匀后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施用(晚熟品种采果前后尽早施用)。施肥方法采用穴施或沟施,穴或沟深度40厘米左右,每株树3—4个(条)。

(8)10月底到11月中旬,连续叶面喷施3遍尿素、硼砂和硫酸锌,增加贮藏营养。第一遍在10月底开始喷0.5%—1.0%尿素,7天后喷第二遍为2.0%—3.0%尿素+0.5%硼砂+1.0%—2.0%硫酸锌,再7天后喷第三遍为5.0%—7.0%尿素+0.5%硼砂+5.0%—6.0%硫酸锌,第三遍的浓度根据叶片衰老程度确定,老化程度越高浓度越低。

(9)发生早期落叶病的果园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再连续喷施3遍尿素和硼砂。第一遍在2月底开始喷3%尿素,5—7天后喷第二遍为2.0%尿素+0.5%硼砂,再5—7天后喷第三遍为1.0%尿素+0.5%硼砂。

(二)柑橘

1.长江上中游柑橘带

包括重庆市、四川省、湖北省。

1.1施肥原则

(1)7月底以来经历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应抓住秋季柑橘根系生长高峰期,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尽早增施优质有机肥,促进根系生长。少量、分次提早施用水溶性复合肥,加快果实膨大,促进秋梢抽发。根据秋梢老熟情况施用叶面肥,促进秋稍老熟和花芽分化,确保当年和翌年柑橘高产。

(2)该区域果园土壤以紫色土为主,部分土壤偏碱性,应针对性施用锌、铁、锰、硼肥,老龄果园注意补施钙、镁肥。

(3)根据柑橘长势及产量水平、果园土壤肥力状况,优化氮磷钾肥用量、配比和施肥时期,适当调减化肥用量。(4)坚持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秋季提倡行间种植绿肥,实施果园生草覆盖,减少久旱遇雨裂果。

(5)水肥管理与抗旱减灾、旱后补救、绿色高产优质栽培相结合,干旱解除后加强修剪,剪除枯枝病果,短截促梢、控制秋花。注重秋季降雨后、干湿转换阶段的病虫害绿色防治。

1.2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10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7—10公斤/亩,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6—8公斤/亩;产量水平1000—2000公斤/亩,氮肥(N)用量10—15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8—12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氮肥(N)用量15—20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12—16公斤/亩;产量水平3000公斤以上,氮肥(N)用量20—25公斤/亩,磷肥(P2O5)9—12公斤/亩,钾肥(K2O)16—20公斤/亩。肥料分春夏秋三次施用。

(2)秋基肥采用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300—600公斤/亩,树势弱或肥力低的果园适当增加用肥量。有条件的地方结合灌水施用含氨基酸或海藻酸或腐殖酸等的水溶性有机肥,以缓解旱情对柑橘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柑橘产量水平配施化肥,选用平衡型或高氮中磷高钾型配方肥(18-10-16或相近配方)。产量水平1000公斤/亩以下,用量12—18公斤/亩;产量水平1000—2000公斤/亩,用量18—25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用量25—33公斤/亩;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用量33—42公斤/亩。老龄果园或土壤酸化果园增施硅钙镁肥或钙镁磷肥30—50 公斤/亩,缺乏锌、铁、硼的柑橘园可施用硫酸锌1.0—1.5公斤/亩、螯合铁0.5—1.0公斤/亩、硼砂0.5—1.0公斤/亩。

(3)施肥方法采用条沟施,在柑橘树冠滴水线附近挖长60—80厘米、宽40—50厘米、深15—25厘米的施肥沟,将有机肥、配方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与土壤混匀后回填。能实施机械化操作的果园,在行间柑橘树冠滴水线附近采用开沟施肥覆土机一次完成。

(4)施肥时间为9月至11月,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确定,晚熟品种最好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施用,其他品种在采果前后施用。根据秋梢生长情况,10月前后适时喷施叶面肥(0.4%磷酸二氢钾+0.1%硼砂等)1—2次,促进果实膨大转色和秋梢老熟。

2.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

包括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省、贵州省。

2.1施肥原则

(1)该区域果园以红壤为主,应适量施用石灰、钙镁磷肥、硅钙肥等碱性肥料调理酸性土壤。中微量元素采用“因缺补缺”的施肥策略,在酸性土壤上注意补充镁、钙、硼等中微量元素。

(2)该区域受高温干旱影响较为严重,需结合根系生长高峰,增施优质有机肥料,树盘深松,复壮根系。结合灌溉或降雨,少量、分次施用水溶肥和叶面肥,以加快膨果转色,促秋梢和稳生产。坚持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提倡行间种植绿肥,春季翻压或覆盖还田。

(3)根据柑橘长势及产量水平、果园土壤肥力状况,优化氮磷钾肥用量、配比和施肥时期,适当调减化肥用量。

(4)水肥管理与绿色高产优质栽培相结合,受前期高温干旱影响的柑橘园要及时修剪枯枝病果,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尽早施用秋肥,促进根系生长,有条件的果园提倡水肥一体化技术。

2.2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10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9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5—8公斤/亩;产量水平1000—2000公斤/亩,氮肥(N)用量9—14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8—12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氮肥(N)用量14—19公斤/亩,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12—16公斤/亩;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9—25公斤/亩,磷肥(P2O5)8—10公斤/亩,钾肥(K2O)16—21公斤/亩。肥料分春夏秋三次施用。

(2)秋季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300—600公斤/亩,树势弱或肥力低的果园适当增加施肥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柑橘产量水平配施化肥,选用16—10—16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产量水平10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用量15—23公斤/亩;产量水平1000—2000公斤/亩,配方肥用量23—30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配方肥用量30—38公斤/亩;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用量38—47公斤/亩。老龄果园或土壤酸化果园可增施石灰、硅钙镁肥或钙镁磷肥(50—100 公斤/亩)。

(3)施肥方法采用条沟、穴施等方法施用,施肥深度15—20厘米。将每株的有机肥、配方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与土壤混匀后回填。能实施机械化操作的果园,在行间柑橘树冠滴水线附近采用开沟施肥覆土机一次完成。

(4)施肥时间为9月至11月,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确定,晚熟品种最好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施用,其他品种在采果前后施用。根据秋梢生长情况,10月前后适时喷施叶面肥(0.4%磷酸二氢钾+0.1%硼砂等)1—2次,促进果实膨大转色和秋梢老熟。

3.浙粤柑橘带

包括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

3.1施肥原则

(1)该区域果园以红壤或海涂土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部分土壤酸化或盐渍化,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石灰、钙镁磷肥、硅钙肥等碱性肥料进行调理。

(2)增施有机肥,坚持有机无机配合,提倡行间种植绿肥,春季翻压或覆盖还田。

(3)该区域土壤磷累积明显,应适当降低磷肥用量,钙镁普遍缺乏,应注意补充。

(4)水肥管理与绿色高产优质栽培相结合,根据柑橘长势及产量水平、果园土壤肥力状况,优化氮磷钾肥用量、配比和施肥时期,适当调减磷肥用量,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3.2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10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10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5—9公斤/亩;产量水平1000—2000公斤/亩,氮肥(N)用量10—14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9—13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氮肥(N)用量14—18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13—16公斤/亩;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8—23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16—21公斤/亩。肥料分春夏秋三次施用。

(2)秋季有机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300—600公斤/亩。优先采用树盘撒施后深松的方式,也可采用条沟或放射沟施入,施肥深度20厘米左右。有机肥施用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完成,并结合墒情适当补灌。老龄果园或土壤酸化果园可将有机肥与石灰、硅钙镁肥或钙镁磷肥(50—100公斤/亩)一并施入。

(3)秋季化肥选用16—9—16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产量水平10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用量15—23公斤/亩;产量水平1000—2000公斤/亩,配方肥用量23—30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配方肥用量30—38公斤/亩;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用量38—47公斤/亩。

(4)施肥时间为9月至11月,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确定,晚熟品种最好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施用,其他品种在采果前后施用。根据秋梢生长情况,10月前后适时喷施叶面肥(0.4%磷酸二氢钾+0.1%硼砂等)1—2次,促进果实膨大转色和秋梢老熟。

4.高温干旱后秋冬季综合管理

4.1秋季修剪

干旱解除后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严重日灼枝、“鸡爪”丛生弱枝,促进树冠更新复壮。清除地面枯枝落叶落果,移出果园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影响秋梢萌发的,需尽早短截部分外围枝,施用速效肥或叶面肥促进秋梢抽生和老熟,减少秋花发生,培养次年结果母枝。

4.2果实管理

及时疏除过小果、花斑果、病虫果、过密果、日灼果和裂果等。需套袋品种,尽快完成全园病虫害防治1—2次,再进行套袋。对于成花难、秋梢过旺的品种,及时摘心,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促进叶片转绿老熟,叶片转绿后酌情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500—600倍液,促进花芽分化。

4.3地表管理

干旱解除后,果园行间中耕松土,弥合土壤裂缝,结合地表覆盖、分次补灌等措施,减少裂果发生。9月中下旬到10月中旬种植冬绿肥,在降雨前后土壤墒情适宜(相对含水量70%以上)时,撒播光叶苕子2—3公斤/亩、或毛叶苕子2—3公斤/亩、或箭筈豌豆3—4公斤/亩、或山黧豆3—4公斤/亩、或油菜0.75—1.5公斤/亩。如采用无人机播种,播种量增加20%,实现柑橘园冬春季绿肥生长覆盖。

(三)梨

1.施肥原则

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钙、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南方地区梨园土壤酸化严重,磷、钾、钙、镁缺乏。生产中有机肥施用不足,氮磷肥投入量大,中微量元素投入较少,施肥时期、施肥方式、肥料配比不合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实施绿肥种植和秸秆覆盖,培肥土壤。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适当减少化学氮肥施用.

(2)依据梨园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梨树生长状况,确定肥料施用时期、用量和养分配比,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适量施用钾肥,通过多种途径补充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3)优化施肥方式、施肥时期和养分配比,灌溉与施肥合理配合,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4)秋季高温和多雨地区,注意及时排水,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控制营养生长,稳定树势。必要时配合磷钾叶面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旺促成花。

2.施肥建议

(1)亩产4000公斤以上的果园,施用有机肥3—4方/亩,氮肥(N)10—15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6—10公斤/亩;亩产2000—4000公斤的果园,有机肥3—4方/亩,氮肥(N)8—10公斤/亩,磷肥(P2O5)4—7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亩产2000公斤以下的果园,有机肥3—4方/亩,氮肥(N)5—8公斤/亩,磷肥(P2O5)3—6公斤/亩,钾肥(K2O)5—8公斤/亩。

(2)土壤钙、镁较缺乏的果园,氮肥宜选用硝酸铵钙,磷肥宜选用钙镁磷肥,或者施用适量的钙、镁肥。缺铁、锌和硼的果园,通过叶面喷施浓度为0.2%—0.3%的硫酸亚铁、0.2%的七水硫酸锌、0.2%—0.5%的硼砂溶液来补充,严重时可结合土壤施肥同时进行。

(3)有机肥肥和化肥一次性在秋季施入,施肥时期在梨采收后落叶前的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之间,并根据梨树树势强弱适当增减用量。

(四)桃

1.施肥原则

针对桃园普遍存在的土壤肥力低、有机肥用量少,肥料用量、氮磷钾配比、施肥时期和方法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数量,早熟品种施肥量一般比晚熟品种少15%—30%。注意钙、铁、镁、硼、锌和铜等中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

(2)优化施肥灌水时期,桃果采摘后一个月左右进行秋施基肥,注重桃果膨大期追肥,硬核期适当控水、控氮,采摘前3周不宜追施氮肥和大量灌水,以免影响品质。

(3)肥料施用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夏季排水不畅的平地桃园需做好起垄、覆膜、生草等工作,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

(4)受春季霜冻降雪低温影响,减产幅度较大果园,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数次,控制营养生长、稳定树势。

(5)秋季降雨较多地区,注意及时排水,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钙肥喷施次数,防止果实裂果。

2.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施用有机肥2—3方/亩,氮肥(N)8—10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6—9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有机肥2—3方/亩,氮肥(N)6—9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6—8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公斤/亩以下,有机肥2—3方/亩,氮肥(N)5—8公斤/亩,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5—8公斤/亩。

(2)前一年落叶早或产量高的果园,采用“因缺补缺”、矫正施用的策略,通过根外追肥补充中微量元素。萌芽前可喷施2—3次1%—3%的尿素溶液,萌芽后至7月中旬之前,定期喷施2次尿素(0.2%—0.3%)和1次磷酸二氢钾(0.3%—0.5%)溶液。

(3)有机肥和化肥作秋季基肥,于桃采摘后秋季采用开沟方法施用。

(五)香蕉

1.施肥原则

针对香蕉生产中忽视有机肥施用和土壤培肥,土壤酸化较重,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施肥总量不足或过量,以及钾肥施用时期不合理(过晚)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合理增施有机肥,科学配比氮磷钾化肥,根据生长时期合理分配肥料,适当提早施钾肥时间,提高花芽分化期用肥比例,增加钙镁肥,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

(2)关注天气情况,合理排灌配合科学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3)整地时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土壤钙营养,杀灭有害菌。

(4)重点关注台风、强降雨等异常天气,提前做好排水防涝、培土防风工作,合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倒伏和耐涝能力。叶片破损、部分根系裸露的受轻度和中度台风灾害果园,适当增加喷施尿素、氨基酸等叶面氮肥,完全折断或连根拔起的果园,建议重新建园。

2.施肥建议

(1)亩产5000公斤以上的蕉园,腐熟畜禽粪用量3—5方/亩,氮肥(N)16—1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21—24公斤/亩。

(2)亩产3000—5000公斤的蕉园,腐熟畜禽粪用量3—5方/亩,氮肥(N)11—16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15—21公斤/亩。

(3)亩产3000公斤以下的蕉园,腐熟畜禽粪用量3—5方/亩,氮肥(N)6—10公斤/亩,磷肥(P2O5)1—1.5公斤/亩,钾肥(K2O)9—15公斤/亩。

(4)根据土壤酸度,定植前施用石灰40—80公斤/亩、硫酸镁25—30公斤/亩,与有机肥混匀后施用,缺硼、锌的蕉园,施用硼砂0.3—0.5公斤/亩、七水硫酸锌0.8—1.0公斤/亩。

(5)有机肥和化肥在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施入,施肥时期在抽蕾到果实膨大期。

(六)北方葡萄

1.施肥原则

针对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镁、铁、锌、钙普遍缺乏,施肥量偏高,肥料配比不合理,叶面肥施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重视有机肥料施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农民科技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10593578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