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0 09:52:17 来源:农民科技网 作者: 点击数:155
瓜子队长:抱西瓜,抓芝麻。张宇荣既弄红枣,又捡瓜子。在村“两委”干部的支持帮助下,2024年,张宇荣深挖农业品牌资源禀赋,做大做强“元家山香瓜子”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此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村集体经济软弱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大难题。张宇荣成天琢磨着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们过上富裕生活。张宇荣走访调研中,及时申请衔接资金,把村里撂荒地利用起来种葵花。6月中旬,看天气预报有雨,张宇荣立马组织村民种植200亩向日葵。村里老人搬运肥料不方便,她就动员家人帮忙。天不负有心人。种植向日葵的第二天迎来一场好雨,雨水保墒,向日葵顺利出苗。其后的几个月里,张宇荣和乡亲们除草,施肥,间苗。向日葵开花之季,金灿灿漫山遍野,经她快手直播,名不见经传的元家山居然成了城里人的打卡地。
农事从不轻松。种上产下卖出,才有收获。张宇荣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利用保德县传统节日正月二十五、六月六进行瓜子展销,在同舟广场、体育场、西城区游乐场等地方摆设摊点展销品鉴“元家山香瓜子”,让更多人了解特色品牌,推动销售增收,盘活村集体经济。
张宇荣倡导建立农副产品购销合作机制,她帮助村民对接客户,先后与工商银行保德分行、乡村振兴局、县委宣传部等部门单位签订销售合同5万余元,促进消费扶贫,增加群众收入。截至目前,她已帮助村集体销售元家山香瓜子3400余箱,收入20余万元,25户参与种植向日葵的脱贫户人均工资超过1500元。因助农有功,群众就称她“瓜子队长”。
作为农家女儿,张宇荣深知靠天吃饭不容易。她带着乡亲们种葵花,自己也活成了一朵向阳花。村里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说和宇荣共事感到无比温暖。此外,她与工作队积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利用闲置空地,种植蔬菜,养殖牛羊,帮助他们申请庭院经济补助,把自家小院建成“增收园”。
组织信任,使张宇荣不惧苦难考验,她身起力行,一步一个脚印,好事做实,没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桑梓情深,无愧初心,投入乡村振兴,奉献一线,洒下汗水。
夯实根基:保德县林遮峪乡元家山村,海拔990米,一条狭窄的盘旋小路是村子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山高坡陡,落后闭塞。全村共有341户,927人,党员28人,5个村级小组居住分散。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张宇荣注重加强与村“两委”干部的沟通协作,提高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2021年“七一”,恰是建党100周年。这一天,张宇荣自己购买了白T恤、小党旗、党徽、笔记本等,集中所有党员,召开主题党日活动,集体过了党的生日。她引领学习党的规章制度,传递党的声音,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元家山村党员年龄偏大,而且分布在三个村级小组中,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深入到各小组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24年,张宇荣到王家畔老党员王俊家送学习资料讲党课4次,到马家峁村集中为村内8位老党员送资料讲党课6次。83岁的老党员马青很受鼓舞,非常感谢党组织还记得他。张宇荣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
实事落地:张宇荣的手机尽是工作痕迹,通话记录里,大都与元家山有关,不是村民就是包村干部,不是村支书就是驻村队员。家家户户,事无巨细,村民都愿和张宇荣书记拉家常,百姓觉得她是大家的“贴心人”。张宇荣多次去村民刘文文家耐心做工作,一个月打了39次电话,劝其子返校念书。张书记多次为王风英买米买药,帮她卖农产品,鼓励患癌的凤英鼓起生活的勇气。
保德县乡村振兴局杨局长说:“张宇荣是保德县最有情怀的第一书记!”此言不虚。3年来,张宇荣成了村民的主心骨。2021年6月份,张宇荣初到元家山村,天气炎热,为解决村民用水难的问题,她马不停蹄开始工作,申请了一座100立方的高位水塔,水塔建成后通过马家峁小组的黄河水塔三级提水实现用水自由,使村里养殖户用水的难题迎刃而解,村民都夸张书记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2022年,张宇荣又以高原喷灌项目,解决了部分田地缺水问题,改善了种地靠天现状,黄土高原用上了喷灌,惠泽百姓。2023年,张宇荣除申报向日葵种植外,又为喷灌系统配套申请了拖拉机、翻转犁、除草机等机械,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创造了基本条件。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24年6月,张宇荣多次与县电业局相关领导沟通,解决村内变压器并网通电,保证水塔运行,解决村民多日无法正常用水的情况。7月份,张宇荣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自来水入户调查登记与协调工作,12月中旬自来水入户项目完工,在村住户享受到自来水入户的便利。
矛盾无处不在,有解方决。在返贫动态监测中,张宇荣特别注重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中铁过境的矛盾问题,维护村庄和谐稳定。
农历九月,寒露暮秋,庄稼成熟。张宇荣在元家山为自己和村里的老人们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和重阳节。九月九日这天,虽说沿黄河公路线堵车严重,但张宇荣城里的朋友们还是开车导航行驶在晋西北黄土高原山间乡道上,辗转反侧到元家山与张宇荣同庆生日并和村里老人共度重阳节。
保德县志愿者协会会长、省党代表红霞专门给好友张宇荣定做了一个“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红色大蛋糕。她说:“宇荣作为县委宣传部派驻林遮峪乡元家山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这几年为百姓真服务够辛苦,朋友们看在眼里。农历9月9是她生日,她执意要在村里过生日并和老人们过重阳节,敬老尊老,十分感人。我们就专门陪她来村里和村民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和节日吧!”
说是自己的生日,却是张宇荣自己动手为老人们做饭,尊老爱老动实的,不玩虚的。大家一块情不自禁唱起《生日快乐》歌,虽然五音跑调,却其乐融洽,令人难忘。89岁村民武秀英说:“没想到张书记还会做饭了,重阳节能吃上这么香的油糕粉汤,真是有福啦!”在大伙眼里,张宇荣是个有故事的人……
红枣书记:层林尽染,元家山的秋收从寒露这天正式拉开序幕,时令一到,红枣便从亮黄色慢慢变成黑红色。宇荣告诉记者,寒露一来,红枣就熟透了,随便一股风或者一根棍就把枣儿打落地上。
滔滔黄河水滋润着黄河岸边保德县的父老乡亲,肥沃的土壤使枣树长的好、产枣多,栽培历史千年有余,清朝康熙皇帝曾御封其“好油枣”。该县黄河沿岸的冯家川、林遮峪等6个乡镇种植多,产量大,品质好,供应足,更是名声在外。保德县适时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红枣产业,全县种植枣树面积15余万亩,正常年景鲜枣产量约3000万公斤,是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之一。由此素有“油枣之乡”美誉。元家山村漫山遍野都是红枣树,除了几颗老油枣树,大部分碗口粗的枣树是当年村里响应国家“想要富,多栽核桃和枣树”的政策种下的。
2021年,桑梓情怀促使张宇荣主动请缨到元家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刚上任她就发现,如今城镇化体量越来越大,村里的好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荒芜的土地不少。村里的老人们没有出门赚钱的能力,继续抛料着红枣树。寒露一过,村民们提篮携袋拿棍在枣树地里噼噼啪啪一阵捶打,红枣纷纷落下,铺到地上一片红。张宇荣就与乡亲们一同劳动,倒进袋里,再捡一篮。驻村以来,她每年给乡亲们销售红枣5000余斤,累计万余斤,助农增收万余元。
“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村里的老人耄耋之年耳不聋眼不花,面色红润,身体健康,就因长年吃枣相关。张宇荣看到这个现象后,心里就琢磨,如何引导村民在枣上多多得益?吃枣长寿,卖枣增收,在枣上作文章显然大有可为。几年的驻村实践,使张宇荣对农事了如指掌,尤其是给村民销枣增收,村民就叫她“红枣书记。”
模范夫妻: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必有一个支持者。不错,张宇荣之所以把工作搞的风声水起,和爱人孙祥云密不可分。
这对夫妻,在生活中互敬互爱,在工作中互帮互助,彼此成就、相互扶持,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文明,弘扬文明新风。2022年6月,张宇荣家庭荣获第三届忻州市“文明家庭”称号。20多年来,夫妻俩举案齐眉,共同养育两个儿子,孝敬双方父母长辈。张宇荣努力上进,扎实工作,2021年,她到元家山村担任第一书记。2023年,孙祥云也被派到易地搬迁惠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
夫妻俩在家时间少,每到周末相聚,如何做好帮扶工作是夫妻俩避不开的共同话题。夫妻俩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都是推销村里农产品的信息。他们把家搬到乡下,成为实实在在的农村人。
20多年间,他们不但经营好了自己的小家,而且还时刻不忘社会这个大家。做公益是夫妻俩共同的志向。2012年,孙祥云创办保德县篮球协会,每年免费培训一批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十几年来受益学生几千人。在他的培养下,一大批篮球运动员、裁判员走出保德县,走上更广阔的平台。2019年,孙祥云还被选拔为“二青会”保德火炬手。
张宇荣长期下乡走访,她用文字记录了保德县36个乡村学校的现状,曾捐款3万多元资助贫困村的孩子们。她还通过《保德新青年》公众号发布消息,号召更多人献出一份爱。丹心一片报乡梓,乡村振兴共担当。张宇荣和丈夫一路走来,虽说辛苦,但很充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张宇荣床头常翻阅的书籍。她把作者保尔的那段话写在自己日记本的扉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张宇荣行稳致远,为了乡村振兴这项造福桑梓的大事业,她没有虚度年华,虽苦犹荣,乐此不疲,仍然一直在路上……
郑志东 党俊元
编辑:程金箱 周如存